查看原文
其他

做我的读者,你们辛苦了

王左中右 王左中右 2023-08-12


今天不想写其他的,今天这篇写给大家。

做公众号已经四年了,虽然写过的字差不多能绕地球一圈,虽然也跟大家在留言区打过情骂过俏,但说来惭愧,好像从来没和大家有过什么深入交流。

感觉就像是做了四年多的邻居,明明都已经知道这几年隔壁家孩子考了多少,银行存款有了多少,但白天里见了面一次招呼都没打过。

所以今天,作为大家的隔壁老王,想和大家来一次真心话大冒险。

第一句真心话,其实总感觉挺不好意思。

能坚持看一个发文频率不高、更新周期紊乱、偶尔还被404的公众号,其实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。

有时候好不容易等到文章了吧,满怀期待地点进来,心潮澎湃地读下去,若有所思地看到最后,突然一个急转直下来个广告,还不小心下了单,只能自言自语两句:唉呀妈呀,一时手误,芳心错付。

这种感觉我明白的。

还记得有个读者就和我说过,每次看到我更新,第一时间哪怕是已经上床了,他都会都爬起来保存好,一是怕被删了,他那给我存着,二是没文章的时候,他可以再看一遍。笔耕不辍,日积月攒,至今已存了上百篇。

觉得既惭愧又感动。至今我也没告诉他,其实文章被删掉,后台里还是会有的,他没必要这样。

因为我想了想,这可能就是他的一点心意。心意这东西,就是有时候我们得允许别人为我们做点什么,虽然对我们来说没用,但对他来说很有意义。

他尽到他的心意,然后我也尽到我的心意,把广告写得更有价值一点,把汉字玩点花样出来。但即便这样,一想到还有很多人像他这样,会等待,会期待,总感觉一桌人都干了,自己只能意思意思,多少有点不好意思。

第二句真心话,其实也总感觉挺有意思。

之前后台也有人问过,为啥想起来要做一个公众号。

老实说,在一开始辞职做自媒体的时候,确实梦想着发家致富。但是仓廪足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,脱贫了之后,梦想也跟着膨胀起来了,现在脑海里时常会有这么一幕:

在某个下班的晚上,一个拥挤的地铁上,一个男孩看到一个女孩,她也正打开着一个叫王左中右的公众号,四目相对,他们相视一笑。

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事情。

写了四年的文章,发现公众号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:不同的行业,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人生经历,大家风里来雨里去,本来一辈子也碰不到一块,但就是因为关注了一个公众号,神奇地聚在了一起。

你们有可能在同一地方,同时打开了推送,同时因为某个字眼噗嗤一笑,同时因为看到了字创意双手叉腰洋洋得意,也有可能同时转发了某篇文章,打开了一个新的话题,开启了一段神奇的缘分。

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,其实也和以前的一段经历有关。

在没有微博没有微信的时代,王朔、柏杨、池莉、路遥、汪曾祺、叶兆言、王安忆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,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精神星河。

一遇到有人读王朔,必当把酒言欢,视为知己。

而恰好有次,图书馆里的一个女孩,扎着马尾辫,捧着四五本王朔的书,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就这么低着头,从我的全世界路过了。但遗憾的是,没有联系方式,也不知道是谁,蹲守了几次图书馆,也没有遇到,总感觉错失了一个知己。

这世上扎着马尾的女孩本就不多,喜欢王朔的那就更少。哎,每念及此,引为人生一大憾事。

所以也常常感慨,还是现在这个时代好,你很容易就因为自己的喜欢,认识一些和你同样的人。

所以之前也是带着这个目的,拉了一些喜欢传统文化的读者,建了一个王左中右智囊团的微信群。看到里面有人就这样认识了,一起谈天说地,还一起组团旅游,顿时有种儿女都成双入对,老夫很是欣慰的感觉。

第三句真心话,其实也总想意思意思。

马东有句话是说,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。深以为然。

大多数人其实没多少耐心,都是listen half (听一半),understand quarter (理解四分之一),然后think zero(零思考)。不然也不会有人看了开头,就说三观不正,拉黑取关了。

我还是挺庆幸,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愿意看下去,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说说话。人生得一知己,已经是足够,何况我还有这么多,一想到这个,就总想着哪天能为大家做点什么。

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,认识了一个清华才女,她是我的读者,也是前面提到的智囊团微信群里的成员。

大概去年底的某一天,她给我发微信,说她出了本书,叫做《漫话中国文学 青春版》。

她和我聊过这本书的背景。她年轻的时候喜欢读诗歌,喜欢阳春白雪高雅文学,但是后来才发现真正有意思的不是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,反而是真实的市井,那些七情六欲嬉笑怒骂,才是真正的人间风味。

“我觉得王左中右的读者应该会喜欢这本书,所以你愿意帮我推广一下吗?”她问我。

我的第一反应是“我愿意”甚至伸出了无名指,但第二反应又有点疑虑:虽然你是我的一个粉丝,但是另一头是上百万粉丝。我不能为了帮你,就不为那上百万粉丝考虑周全。

“要不你把书先寄给我,我先看看再说吧。”我缩回无名指说道。

结果收到书之后,根本没有看看那么简单,而是看了又看,真是好看。同事们都狠命的把我按在椅子上,而我则挣扎着手舞足蹈地大吼着:“你们谁也别拦着我,我要推荐这本书给大家!”

这本书,她其实是借了白先勇先生《青春版牡丹亭》的一个“青春版”的概念,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,再去看一看那些璀璨星河里,原来那些不苟言笑的大人物们,也有抓耳挠腮的时候,那些高高在上的诗仙诗圣,也会闹出笑话。

比如说李斯和他的《谏逐客书》,就是说李斯这个人其实很有意思,他又想当丞相,又是想遛狗玩,其实真正站在他那个处境,他好像也没有那么坏。

又比如李白表白孟浩然,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知”,为什么孟浩然不会信还躲到了王维的床底下?

又比如作为苏轼的超级迷妹,她是用话剧的形式,把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,有情景有画面,甚至还有声音,看着他与苏辙苏洵的对话,我忽然感到和他们之间产生了某种连接。

总之打开这本书,就像打开了一幅中国文学的全局图,恢弘大气,包罗万象,又栩栩如生,活灵活现。关键她的文笔也很幽默,几乎都快超越我了(注意几乎)。连王石(对,就是那个万科的王石)都给这本书作了序。

一句话总结《漫话中国文学》:有史料,也有笑料,是一个有意思且有故事的人写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。

现在,这本有意思的书已经在京东上架,建议有意思的人赶紧下单。

(现在扫码就可下单)

毕竟世上有意思的人也不多,会讲故事的那就更少。就当为你们这个素未谋面的知己加油了。

好了,酒逢知己千杯少,今天就先这样意思意思了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